“小药材”变身“大产业”
向钊 石太莉
今年以来,农行陕西镇坪县支行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以兴农富农为目标,聚力中药产业、“土特产”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特色化策略,不断深耕乡村一线,全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截至3月15日,通过“惠农e贷”为产业一线农户累计投放贷款达到9000余万元,余额达1.3亿元。
中药产业是镇坪县确定的主导产业,“镇坪黄连”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行将支持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通过实地考察中药材企业的经营状况、精准对接种植农户的资金需求,差异化提供特色金融产品,支持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在华坪镇尖山坪村,镇坪县华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黄连种植龙头企业,每年产出的中药材达3000吨。“这几年,在农行镇坪县支行的大力扶持下,我的黄连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000亩以上。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使我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乡亲们一起赚了钱。”黄连种植大户张玉仁说道。
如今,在农行镇坪县支行的金融助力下,“小药材”变身“大产业”,有效“贷”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活力。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中药材相关产业贷款1500万元,惠及企业12家、农户50余户。
广告
金融“活水”润茶香
明平亮
“随着春茶上市,我的农场面临茶叶季节性资金紧缺,县农行及时提供了‘富民贷’贷款,从授信到调查放贷仅两天时间,今年有望迎来一个春茶的收获季。”陕西省西乡县堰口镇家庭农场主李兴华在收到农行西乡县支行发放的20万元“惠农e贷”后,信心满满地说道。
近年来,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行汉中分行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涉茶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3月20日,该行涉茶贷款余额达1亿元,累计发放涉茶贷款3.5亿元。
为进一步加强对当地茶苗种植产业的支持,农行汉中分行将茶产业链作为信贷重点投向领域,聚焦茶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将南郑、西乡、宁强、镇巴等支行划定为全市茶业产业链贷款重点机构,对茶业企业和茶农逐户走访对接,及时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及资金需求,不断优化贷款办理流程,着力满足茶叶全链条各类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
下一步,农行汉中行将紧扣全市重点培育的茶产业链,充分发挥“惠农e贷”“富民贷”等产品优势,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用足用活金融政策,以有力金融举措“贷”动茶产业发展,引金融“活水”润汉中茶香。
广告
“乡旅贷”提振乡村旅游经济
麦洁莹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清远分行(简称“农行清远分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聚焦“百千万工程”、绿美清远建设以及打造北江生态经济带等中心工作,坚守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战略定位。近日,农行清远分行向在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经营民宿的张先生顺利投放了一笔“惠农e贷·乡旅贷”,贷款金额为132万元,为推动个体创业增收提供了有效信贷支持,这是为从事民宿相关行业的企业和商户提供的全省首笔“乡旅贷”。
张先生经营的缘舍山庄位于清远笔架山森林公园中心地带,山庄依山而建,四面竹木山林环绕,有着原始的生态自然环境,所有用水均采用山泉水,是集餐饮、游乐、汤泉民宿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游乐与休闲旅游胜地。“今年春节假期,到店的客人比往年要多得多,民宿正计划扩大规模。从了解情况到放款仅用了6个小时,快速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张先生说。
近年来,农行清远分行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聚焦旅游景区、休闲农业等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派驻金融助理深入市场调研,结合发展实际,主动对接乡村旅游和民宿等行业金融需求,积极创新产品,大力支持客户在提振消费、农旅、美丽乡村和休闲旅游的资金需求。
广告
监督护春耕 不误好农时
龚突勇
春风融融,沃野复苏。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农户们翻耕地、除杂草、忙播种,农田上机声隆隆……在这热闹繁忙田间地头,该镇纪检监察干部穿梭在田间垄亩,不时停下来与农户亲切交谈。
“政府很关心我们,镇农办邀请了农技专家上门来给我们作了选种指导,相关惠农补贴也按时发放到位了,这不,今年我又扩大了承包种粮面积!”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种粮户倪大哥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党湾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粮食种植面积16834亩,2023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3万吨。开春以来,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全年粮食丰产,该镇纪委“抢抓农时”,聚焦春耕物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农业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通过查看资料、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农资供应保障、惠农政策落实、技术培训指导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职能部门做好各项春耕备耕保障工作。
涉农惠民补贴资金发放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保障。开春以来,该镇纪委进村入户对涉农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知晓度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查阅系统、台账资料等核对资金发放情况,确保涉农补贴专款专用、惠农利农,坚决杜绝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侵占截留、滞留延压等问题。
田间管理是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党湾镇纪委紧紧抓牢“靠前服务”这根主线,落实“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工作机制,以跟进监督的方式及时了解农户在春耕备耕中的困难和需求,把农户的需求清单转化成为监督任务清单。针对农户提出的渠道疏通、机耕道拓宽等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和各村开展农田“拉网式”除草清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共清理农田及周边土地2万余亩,修缮、加固损毁的渠段800米。
在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同时,党湾镇纪委还着手打好守护耕地“主动仗”。为保护耕地这一命脉,镇纪委紧盯耕地“非粮化”、乱占耕地等问题,以卫片图斑整改为抓手,实行图斑销号管理,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截至目前,共开展监督检查2轮(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3个,清除苗木种植面积100余亩,整改复耕点位5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进监督,不误农时保春耕,常态化开展‘非粮化’专项监督,以监督促保障,全方位护航春耕生产和粮食安全。”镇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广告
走村入户降低农户用贷成本
李豆豆
近年来,农行陕西西安鄠邑区支行紧紧围绕鄠邑区委、区政府“诗画鄠邑、品质新区”的发展目标,依托秦岭北麓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资源优势,全力支持鄠邑区农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该行与鄠邑区农业农村局签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鄠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框架协议,持续在特色农业产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为解决区域内农户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支行强化“惠农e贷”网点经营能力,整合人力优势资源配备专职“三农”客户经理团队,形成了以“惠农e贷”为拳头产品的支持模式,采用整乡整村推进、走村入户的实地调查路线。2023年,支行“三农”客户经理脚步已遍及鄠邑区所有行政村,为农户提供融资超3亿元。2024年首周,仅用时一周,成功为鄠邑区农户提供融资1.5亿元,为农户未来一整年的经营和鄠邑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支行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实现了农户贷款移动建档、自动审批、随用随还等功能,将复杂低效的线下流程改为了更加便捷安全的线上流程,进一步为全区农户降低了用贷成本。支行全面启动线上场景搭建工作和线下惠农通站点升级,实现服务“三农”的线上线下融合,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正规化的金融服务。
广告
创新破局!中国奶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尹莉
回眸2023年,中国牛奶产量达4197万吨,首次突破4000万吨,实现2018年以来的六连增,但产业竞争力不强、养殖加工发展不平衡、市场消费培育不充分等问题仍然限制着行业的发展。
在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奶业如何破局?从政府政策引领到产业转型提档,再到企业创新求变,各界形成共识:破局之要,在于创新!
两大奶业工程赋能行业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种业振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培育创新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3月22日至23日,在伊利“奶源供应商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面对来自全国的牧场代表呼吁道:中国奶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加速数字化变革,培育新的增长点,培植新质生产力。
此次会议上,伊利启动“精益运营助发展,降本增效赢未来——伊利35-40工程”与“良种牛工程升级暨核心牛群建设”两大项目,助力行业发展。“伊利35-40工程”是通过科技赋能、技术创新、牧场运营改善、牧场人才培养等项目,支持凯发k8国际官网首页入口的合作伙伴牧场经营水平全面提升,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实现泌乳牛单产在2025年达到35公斤/日,2028年达到40公斤/日,即达到平均年单产12.2吨的水平,提高牧场盈利能力。“良种牛工程”是伊利应用基因筛选、胚胎移植等技术,帮助合作牧场挖掘牛群遗传潜力,建立健康、高产、优质核心群,并配套奖励政策,促进合作牧场奶牛综合生产性能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创新“好技术”转化产业“新应用”
科技创新,能引领产业创新,释放澎湃动能。伊利积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提质的同频共振。
“良种牛工程”是落实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奶牛种质资源作为奶业的“芯片”,也是伊利下大力气攻坚的关键环节。伊利积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尝试挖掘国内外奶牛种质资源并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率行业之先启动“良种牛品质升级工程”,在全球建设了3座行业领先的奶牛核心育种场。伊利建立了奶牛育种数据库,在现有中国荷斯坦奶牛遗传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奶牛种源关键繁育技术攻关,集成创新了奶牛全基因组检测与奶牛生产性能检测技术,每年培育顶级乳用种牛500头。伊利通过技术帮扶、资金补贴等措施帮助牧场优化牛群,建立核心种群,牧场收益明显提升。内蒙古赤峰皓钰牧场主李树刚说,牛群优化之后,虽然总存栏数减少了,单产却提升了3公斤,总产奶量未降反增,单公斤奶养殖成本还降低了0.4元,每月带来20多万元的效益。
培养“新牛人”为奶业未来储能
一组组详实数据、一项项尖端成果、一个个成果案例,让走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赛科星研究院的牧场代表们备感震撼。这些出席“奶源供应商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牧场代表们,真切感受到了技术创新对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依靠新型劳动者带来更多颠覆式创新,是把人才红利注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
针对养殖业亟待解决的人才难题,伊利拓渠道、搭平台,帮助牧场解决专业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携手构建奶业核心竞争力。
2010年,伊利成立了奶牛科学研究院,构建了“产、学、研”综合赋能平台,开展新技术研究与推广、行业人员赋能培训,提升牧场人员专业能力、养殖技术水平与牧场管理效益。
绿源牧场主周瑞尧是一位“90后”“牛二代”,2020年接手牧场,如今谈起养殖技术头头是道。当年,绿源牧场奶牛单产不足30公斤,他请教伊利驻场工程师,从标准化、科学管理到核心技术提升等多维度制定提升方案,半年内单产便提升了3公斤。2021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伊利“牛二代”训练营,期间认识到繁育的重要性后,将所学融入牧场运营。如今,绿源牧场已是一座总存栏3000余头,集标准化养殖、智能化管理、科学饲喂和精益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牧场。他笑着说:“我去过美国的牧场,很羡慕那些能够专注经营并且能够传承几代人的养殖事业,相信我也可以把牧场经营好。”
像周瑞尧这样的“新牛人”,并非个例。目前,伊利已累计为行业培养“牛二代”661人,培训牧业精英学员3302人,远程直播培训覆盖人数48.8万人次,助力牧场养殖水平和经营效益提升。
新技术驱动新发展,新理念引领新未来。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国奶业正以科技创新破局,补短板、提能力,携手全产业链练好内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障国民健康供给。
广告
报纸登报信息
登报类型:政务考核稿
报纸名称:农民日报
外文名称:farmersdaily
国内刊号:cn11-0055
邮发代号:1-39
发行地区:中国大陆
报刊级别:国家级
刊登时间:2024_04_03_星期三
|